为了理想而死

2018-08-06 Vancouver

重读李敖的《北京法源寺》,其中最打动我的,就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以后本来可以逃走,但是他却没有逃走,反而要心甘情愿被西太后抓住,然后被砍头于菜市口。 所有人在劝他走的时候,他的理论是革命要有分工,有的人需要逃走,有的人则需要流血,来证明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失败的,警醒后人。 谭嗣同他们跟光绪皇帝搞的戊戌变法,本质上是一种改良,但是这种改良却失败了。谭嗣同希望以自己的死,提醒世人,改良的道路在当时的中国是走不通的,只有革命流血才能救中国。 后来的辛亥革命也证明了他的论断是正确的,但是他没有机会看到了。

谭嗣同的死,太从容不迫,这是对于我这一个现代人来讲,很难理解的地方。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自己身上,会不会就跟梁启超,康有为一样逃走了,毕竟这才符合常情。 因为人要多做出些事情来,多做出些贡献来,才能看到自己的理想的实践,而不是自己的理论还没有实践,自己就先死了。 书中的谭嗣同说的也对,为了自己的理想死,是最简单的,因为你不用去实践,而真正的实践,才是最难的。 活下去才有更多的事情要去面对,很多牛奶面包之类的鸡零狗碎,相比之下死倒是轻而易举的了。 再者,如果活着而亲眼看见自己梦想幻灭,又会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。就像康有为,年轻时是激进派,老了却成了保守派,要搞什么复辟,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清灭亡了。

书中推崇的另外一种死,也是本来可以不死,但是为了防止别人害怕事情泄露,或者为了向另外一个勇士致敬,自己先死了给他看。田光的故事摘抄如下:

在秦国将要灭亡六国前,燕国太子丹想用刺客要胁或刺杀秦始皇的办法,来兔于亡国。于是太子丹去拜访一 位老侠客,叫田光,请田光执行这个行刺计划。田光说千里马年轻的时候, 一天可跑千里,可是老了以后,一匹差劲的普通的马都可以赶过它,你太子丹听说的我、仰慕的我,其实是年轻时代的我,现在我老了,没办法执行这 个计划了,但我有个朋友叫荆轲,他可以担任。太子丹于是请田光去找荆轲, 并嘱咐田光不要向其他人泄漏这个计划。田光见到荆轲,得到荆轲同意后, 就叫荆轲直接跟太子丹接洽,他自己就自杀了。

第一、士为知已者死,太子丹求他帮忙,他愿意献身救国,死来配合这一点,这显然是不使荆轲为难。荆轲也高,他居然不劝田光也不拦田光, 他知道像田光这样壮烈的性格,用先自杀来给这件行刺计划做一道序幕,是很自然的事。他要劝田光拦田光,反倒远了、俗了。荆轲后来去行刺,失败了,他是笑着死的。他从燕国出发前,大家就感到成功的希望不多。太子丹和知道这个机密计划的人,都在易水河边,穿白衣戴白帽送他,唱的歌是‘风 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’。大家的心情,由这首歌就看出来。

李敖在书中歌颂的都是这种千古奇情,而他自己,也算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撒过热血,付出过代价的人吧,他为了台湾的言论自由,蹲了6年多的牢房。 幸运的是他后来又活了下来,所以又开始鼓吹活着的重要,他说,"胜敌人的唯一方法,就是活的比他久"。虽然这两个观点看起来有点矛盾, 但是我觉得他的精神就是要抛头颅的时候,我们一点也畏惧,坐牢算的了什么,生命又算得了什么。 既然敌人搞不死我,那我就要活的更好,更勇猛的复仇,去“敌人的坟头撒尿”。

如果谭嗣同不死,中国也能走上后来的道路,那他的死,价值又在何方?为了理想而死,在现代的我看起来,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,虽然战火离我们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, 但是生命好像变得愈发宝贵又不宝贵。没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我自己面临谭嗣同或者李敖那样,抓捕人员一直在家门口徘徊,会是什么情况,我想我一定不会那么从容, 那么不迫,那么冷静的写几封家书,交代自己的后事。毕竟我每天所做的,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,跟理想想去甚远。